免試生的定義是什么?免試生就是大家經(jīng)常聽到的保送生。高中進入大學學習的免試生指通過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免于高考的學生。一般要學習出眾,課外能力突出的學生才有資格。所以,這樣的學生當然是能夠報名 省內(nèi) 的。但要拿到免試生的資格也不容易。
免試生
免試生主要分為為高中進入大學學習的免試生和本科生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免試生。
本科生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免試生指免于研究所入學考試的學生。也就是俗稱的推免生。
考研免試生資格:主要是看三年的成績。還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說六級等等。如果課外參加過一些比賽或者擔任過什么學生干部的話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加分。對于非211學校來說保研率不超過5%,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保本校(如果本校有碩士點的話)。對于211學校來說保研比例可能會比較大,可以保送外校。
經(jīng)國家教委通過的學校,可以推薦免試生。是國家教學的新的之中制度。免試生是指進入新的院校后,推薦免試生無須參加復試,但在發(fā)出對推薦免試生的錄取通知書之前需要按要求對推免生進行資格復審,通過者方可被錄取,未通過者,將被取消錄取資格。
審核內(nèi)容
資格復審的主要內(nèi)容是:
1)、須完成學歷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的所有課程及實踐環(huán)節(jié)(含畢業(yè)論文或實習)的學分要求;
2)、畢業(yè)論文或實習成績應在“良”以上;
3)、在取得推薦免試初取資格后,必修、限選及公選課程不得出現(xiàn)不及格;
4)、自取得初取資格至入學報到之日未受過任何處分。
常見形式
小學免試入學:改革開放前,小學入學一直是免試入學,本地區(qū)的適齡兒童,按區(qū)域劃分進入各學校,但隨著中國高考的競爭激烈加劇,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加劇了小學擇校的熱度,為了更好平衡學生情況,逐步形成小學入學考試,包括本區(qū)域的適齡兒童,同樣要參加小學入學考試。小學免試入學成為了一個不可及的詞語。
中學免試入學:保送生、特長生,都會獲取中學免試入學資格,但因為小學生畢業(yè)后,所有學生都會參加畢業(yè)考試,所以以畢業(yè)成績的好壞也會指導學生的初中入學,更有甚者,有的中學每年都會安排入學考試進行擇優(yōu)招生。為了解決學生入學的公平錄取問題。 在1998年引入電腦派位政策,但仍無法解決小升初的問題,而電腦派位政策實際也是一種中學免試入學體現(xiàn)。同樣在高中入學階段,對于有特殊長能的學生或成績特優(yōu)的學生可以參加提前招生或直接成為保送生,但也需加與相關的中考考試,取得相關成績,只是這個成績不用于入學資格評定。所以在中學入學階段很難有真正的免試入學。
大學免試入學:所有高中畢業(yè)生,都要參加一年一度的高考,來獲取入學資格。對于免試入學主要來自保送生、特長生、特別貢獻學生等。雖然近兩年的入學比例在招大,但仍無法滿足廣大青年求學的需求。所以中國設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開放式高等教育形式,自學考試,所有學生都是免試入學,但為了更好的保障畢業(yè)學生的質量,自學考試將在學生學完 課后對學生進行考試測評。所以自學考試,已成為除高考之外另一大獲取國家承入學歷的高等教育途徑。
使用院校類型
高校自主招生,是在高考成績基礎上的一個免試入學體驗,學生可能高考成績不理想,但由于專業(yè)特長,同樣可以獲取高校的入學資格。是一種變向的免試入學。此外對于一些參加國家或國際性比賽獲獎的學生也可申請免試入學資格。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
自考助學院校,開放的自考教育新體系,要求學生參加助學院校的日常教學后參加國家統(tǒng)一考試,而這些學校都會免試入學,各別的會安排入學前的問卷測評。如北京吉利大學、京海學院、開能學校等。
國外大學院校,國外許多歷史名校都會采取免試入學,允許滿足入學條件的學生申請,如莫斯科航空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
小編總結
如果各位同學能拿到學校免試生的名額,那足以證明在各個方面都已經(jīng)是十分優(yōu)秀的學生了,免試生不僅是成績的要求,也在某一方面有著專業(yè)的特長,因此,不管是哪所衛(wèi)校都是十分歡迎這樣的學生的,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yè)的成敗都取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