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如何讓孩子減少對電子產品的迷戀?

更新:2020年02月23日 10:26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如何讓孩子減少對電子產品的迷戀?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如何讓孩子減少對電子產品的迷戀?

當今社會的科技發(fā)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社會,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數(shù)不盡的好處和便捷。因為一臺智能*就能給你帶來一切,但是老話說得好,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他給我們帶來福利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孩子的成績下降就是其中之一。

?

那么我們的孩子為什么會依賴*?

【第一類游戲型依賴】孩子*里面的游戲特別多,全部都是大型的網絡游戲在長期的戰(zhàn)斗中積累下來的功勛和經驗使得孩子不忍離去,更愿意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尸。

【第二類是娛樂型依賴】*里面好友不多,游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電子書。電影往往都是勵志大片比如還珠格格這樣的動輒就上百集的電視連續(xù)連續(xù)連續(xù)劇對于孩子玩*。

?

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

一、盡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和玩*、ipad等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后,有了一定的*力,再慢慢培養(yǎng)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對眼睛的發(fā)育影響很大。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yǎng)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

二、盡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ipad這些電子產品盡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

三、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游戲等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么喜歡玩游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的諸多游戲功能,這不是教唆犯罪嘛。

?

四、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yǎng)成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于是花了十年時間,終于用抽煙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么用呢?

?

五、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梢栽囍稚⒑⒆拥淖⒁饬?,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有的家長跟我哭訴,作為書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對家里的書一點都不喜歡,一本都不看,我問家長你們家都有什么書?家長說這我還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長真正的愛閱讀,愛分享,孩子才會慢慢喜歡。

?

六、讓孩子意識到玩*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從來不覺得玩*有什么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fā)揮好,這跟玩不玩*沒有太大關系,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游戲一邊復習。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玩*的危害,我們就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的這幾年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并且?guī)秃⒆觼碓鰪娮钥啬芰?,比如向班里自控能力強的同學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和每周學習目標,等等。

資料來源:課外輔導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娜绾巫尯⒆訙p少對電子產品的迷戀?,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如何讓孩子減少對電子產品的迷戀?”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